1. 首页 > 历史趣闻

征伐不断,社会不稳,西汉昭宣时期以文治国,效果如何?

征伐不断,社会不稳,西汉昭宣时期以文治国,效果如何?

如果说秦朝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具里程碑性质的事件之一,那么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二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西汉,则无疑将这块里程碑雕刻的更为精美和高耸。直至今日也引得无数人神迷向往

每当提起它,汉武帝雄图大略的征伐往往都能给予我们深刻的印象,并越发为其感到自豪。但是,汉武帝到了晚年之际,不同于之前所一直呈现出来的武功战略,而是逐渐转变为了文治。

也正是因为这种转变,对其后昭宣二帝治国政策的实施起到了相当程度的奠定作用。

社会的变化要求昭宣二帝转变国家政策的方向

1、汉武帝的大规模征伐对汉朝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诚然,汉武帝对匈奴的大规模战争使汉朝彻底从以前的对匈劣势中扭转过来,同时也树立了大汉威名,但战争是血腥残酷的同时,也使整个汉朝消耗巨大。虽然之前文景之治时所保留下来的积蓄数量巨大,但对于汉武帝而言,这还远远不够。

征伐不断,社会不稳,西汉昭宣时期以文治国,效果如何?

为了能够支撑起自己的军事行动,他从社会各个层面都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来增加政府的营收。在商业方面,汉武帝采取了盐铁官营和算缗告缗的政策来增加财政税收,前者的初衷虽好,但由于西汉政府部分官员的腐败行为,反而导致了民生的混乱;

后者虽然使西汉政府在短时间内获得了大量财产,但它却极大打击了工商业生产者的积极性,迟滞了西汉商品经济的发展。

与此同时,汉武帝还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统一征购和运输货物的经济政策,与盐铁官营一样,初衷虽好,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对广大平民造成了一定伤害。

而在赋税方面,汉武帝不仅加大了赋税力度、使许多普通人家因无法养育孩子而选择将其杀害,“故民重困,至于生子辄杀”,在征税的时间和次数上还不固定,经常出现多征多纳的情况。

征伐不断,社会不稳,西汉昭宣时期以文治国,效果如何?

至于因为需要修建大型工程而加重的徭役也是数不胜数,无数人被迫远离家乡。最后在政治方面,面对各地起义以及因官员的恶意欺压而导致民不聊生,汉武帝简单粗暴地采取了武力镇压和严刑峻法来加以治理,再度激化了社会矛盾。

因此,虽然汉武帝的征伐行动意义甚大,但其背后西汉人民所付出的代价同样无比巨大且沉重。

2、西汉此时的社会环境并不太平

提起历史上的这些朝代,我们关注的往往是无数历史人物的活动,对于自然则不会加以过多注意。然而,自然因素却经常能够对一个国家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西汉自然也不例外。

征伐不断,社会不稳,西汉昭宣时期以文治国,效果如何?

据相关数据统计,在西汉存在的231年间一共发生了79次灾害,平均每3年就要来一次。这些灾害包含甚广,水灾、旱灾、地震等等都在其中,如“乃者民被水灾,颇匮于食”、“往年灾害多,今年蚕麦伤”这样对于自然灾害的描写也数不胜数。

在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古代,哪怕仅有一次灾害便可以对整个国家造成巨大的损失,更何况是这种经常性的发生。也正因此,大量汉朝民众只能流离失所,或成盗贼,或成佃户,这对汉朝统治者来说危害巨大。

在内政层面,当时的汉朝也显现出极为激烈的斗争情况。一方面,由于太子刘据与汉武帝的治国思想有着较大差异,这使得一众因汉武帝治国政策而受益的官员对刘据产生了非常强烈的敌意,生怕其即位后对他们展开清算。

征伐不断,社会不稳,西汉昭宣时期以文治国,效果如何?

在这种情况下,这群官员采取诬陷控告的方法是刘据卷入“巫蛊之祸”一案当中,并最终将其陷害致死。另一方面,汉武帝死后,霍光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实现独掌朝政的目的,对朝廷内外的其它势力也展开了清算,其权势之大甚至令汉宣帝都感到如芒在背。

而在经历过如此之多的政治斗争后,本就不安定的西汉社会也难以得到恢复喘息的机会。

最后,在对外军事层面,匈奴的越发衰弱也使昭宣二帝不再将其作为自己主要的注意对象。在经历过漠南、河西、漠北三大战役后,汉匈之间的地位已经完全对换,匈奴不仅遭受到巨大损失,同时还被迫西迁、丢失掉原先的许多优良牧区,想要卷土重来的几率大大减少。

另外,为了争夺单于之位,当时的匈奴内部还爆发了一场名为“五单于争立”的事件,五个部落首领之间互相征伐,再度使匈奴实力大损。

征伐不断,社会不稳,西汉昭宣时期以文治国,效果如何?

而为了争取生存的空间,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选择臣服于汉朝。因此,对于此时的汉朝来说,匈奴已经不再具备与其相抗衡的实力,它自然也没有必要再在军事层面花费过多精力了。

昭宣时期的诸多政策都有大幅度调整

1、重农抑商的基本政策确立

在汉武帝时期,为了增加国家的财政税收,汉武帝选择了采取诸如盐铁官营的方式。虽然其主要目的并非是促进工商业发展,但在客观程度上却终究还是起到了此类作用。然而,在儒生们看来,压制商业、重视农业却是一件必行之事。

征伐不断,社会不稳,西汉昭宣时期以文治国,效果如何?

一方面,他们认为农业不仅是保障国家安定的根本,同时也是国家富强的唯一方法;另一方面,由于之前武帝的许多针对商业的措施在具体的实施过程当中充满了弊端,导致商业不仅没有对广大人民带来实际的好处,反而还加重了他们的生活负担,如“作铁器,多苦恶,用费不省”这样的事情数不胜数,实在让人难以对商业的发展有什么期望。

当然,最重要的,是因为在古代的政治体制之下,只有农民们被牢牢限制在土地上面才能够巩固政权的稳定性,地主阶级也才能继续他们剥削压迫的活动。

反观商业,不仅具有极强的流动性,加大了人口管理的难度,因商业活动而兴起的阶级更会瓜分皇帝手中的权力,这在封建社会是绝对不被允许的。因此,重农抑商这一政策更多具有的是政治属性,而非单纯的经济政策

征伐不断,社会不稳,西汉昭宣时期以文治国,效果如何?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政策的成功还与前文所提到的政治斗争有关。倡导农商并重的桑弘羊同样是西汉辅政大臣之一,为了达成独掌朝政的目标,霍光选择与儒生联合,并最终成功将其诛杀。

2、诸多仁和之政的颁布

有鉴于汉武帝的严苛措施所引发的社会混乱情况,昭宣二帝选择采取较为平和、宽松的政策来治理国家。从秦国商鞅变法开始,严刑峻法就已经在中国占据了一定地位

然而,严刑峻法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国家军队的战斗力,但相对应的,它对社会的正常秩序却产生了一定破坏。

征伐不断,社会不稳,西汉昭宣时期以文治国,效果如何?

无论是有心还是无意,人们的许多正常活动都变成了犯罪行为,犯法成了一种无心之失且经常性发生的事情,社会自然也会在这样的环境当中陷入混乱,秦朝的灭亡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为了缓解这种情况,西汉则在汉文帝时期便对其做出了一定改进,废止肉刑便是其中一条相当重要的措施。

有着这样的先例存在,再加上当时情况的紧急,昭宣二帝在国家治理上也有了更加明确的态度——德主刑辅。他们认为,只要国家颁布的措施合理且法律条文清晰明了,那么大多数人也就会失去犯罪的动机和意愿,从而降低整个国家的犯罪率。

征伐不断,社会不稳,西汉昭宣时期以文治国,效果如何?

当然,官府政策的合理执行也是一大方面,否则依然会出现官逼民反的情况。在税收方面,昭宣二帝也有所注意和调整。他们曾多次发布命令轻摇薄役,力图使社会恢复正常的生产活动,也极大降低了人民的生活负担

尤其是汉宣帝,由于其早年曾流离于宫廷之外,对人间疾苦有着更深的体验,这使其治国之政也显得更加人性化和体贴。

3、力主和平的对外政策

最后,在对外政策方面,昭宣二帝也突出一个对和平的追求态度。如果说汉武帝早期的对外攻伐是为了打击匈奴、维护国家安稳,那么他后期的对外攻伐则更多透露出一种掠夺财富、宣扬武力的味道,导致汉朝无端遭受到大量损失。

而在昭宣二帝执政期间,虽然他们也曾对外作战,但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争取更为稳定的和平,并非是为了打仗而打仗。

征伐不断,社会不稳,西汉昭宣时期以文治国,效果如何?

在面对前文所提到的匈奴单于来降的情况时,汉宣帝就开明地选择了将他们纳入自己的统治体系当中,并未选择赶尽杀绝。因此,在昭宣二帝的政策调整当中,追求和平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向。

总结

总的来说,西汉中后期对外政策的转变幅度虽然颇为巨大,但这绝非是某一任皇帝的一意孤行,而是汉朝统治阶层们在考虑到当时社会的具体情况后所做出的决定

这种决定既可以说是对汉武帝政策的修正,也可以说是塑造汉朝鼎盛的途径,里面显现出了昭宣二帝绝佳的国家治理智慧

虽然后面的事情颇为遗憾——自汉元帝开始汉朝开始走向下坡路、难以拯救,但昭宣二帝所开创的盛世却使汉朝显得更加伟大。

本文由小编发布,不代表十大未解之谜排行榜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lishi/578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