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学探索

“钱德拉塞卡极限”与“奥本海默极限”的深空天体

宇宙之大存在着很多神秘的天体而这些神秘的天体又是如何形成的?下面就简单来看看这些神秘的天体。

在了解以上天体之前,先了解一下,什么是电子简并力?

“电子简并力”在电影《蚁人》中的量子力学有提到过:根据“泡利不相容原理”核外电子的每个轨道,只能容纳两个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当这些电子都被压缩到离原子核最近的轨道时,这些相互靠近的电子会产生一种排斥力,用来阻止物体的体积进一步缩小,这个就是“电子简并压力”简称“电子简并力”。

“钱德拉塞卡极限”与“奥本海默极限”的深空天体

红巨星(以太阳为例子)

当太阳内部的氢聚变反应完之后,也就意味着这颗恒星度过了自己的壮年时期,也就是主序星阶段,然后内部会继续进行氦聚变(氢变成了氦),在这个时候这颗恒星会膨胀成一颗红巨星,从此之后这颗恒星就进入了老年阶段,这就是红巨星演化晚期的恒星。在变成白矮星之前,必然要先变成“红巨星”。

“钱德拉塞卡极限”与“奥本海默极限”的深空天体

白矮星

随着红巨星的核反应,它的内部温度会越来越高,这个温度有上亿度,由于温度的影响氦聚变成了碳,这时已经没有足够的能量来抗衡自身的引力坍缩了,因此内部已经诞生了一颗白矮星,外部也会开始变得越来越不稳定,当不稳定的状态达到极限后,就会发生爆发,除核心以外的物质都抛出,残留下来的内核就是我们看到的白矮星,这个时候白矮星是靠“电子简并力”来支撑的。

“钱德拉塞卡极限”与“奥本海默极限”的深空天体

“钱德拉塞卡极限”

但是“电子简并力”又不能理解为平时我们所说的“力”,当恒星质量不超过1.44个太阳质量时,“电子简并力”会阻止其核心再一步的坍缩,这就是“钱德拉塞卡极限”。白矮星就是未达到该极限的恒星,宇宙中的所有的白矮星都是小于1.44个太阳质量的。

“钱德拉塞卡极限”与“奥本海默极限”的深空天体

中子星

中子星是除“黑洞奇点”外密度最大的天体了,质量更大的恒星,它们自身的万有引力已经太过强了,盖过了“电子简并力”所能支撑的上限,从而使恒星核心进一步坍缩,电子直接被压入了原子核,然后就和里面带正电的质子中和成了中子,原来的原子就变成了完全由中子构成,就变成了我们所说的“中子星”。

也就是说恒星质量小于太阳的1.44时,就会变成“白矮星”。恒星质量大于太阳的1.44就会变成中子星。

“钱德拉塞卡极限”与“奥本海默极限”的深空天体

“奥本海默极限”与“黑洞”

在中子星中,中子简并压力代替了“电子简并压力”来阻止物质进一步坍缩。如果母恒星的质量再大些,中子星简并压力也逃脱不了“万有引力”定律,这个时候就会形成我们熟知的“黑洞”。而这个极限就叫“奥本海默极限”。

“钱德拉塞卡极限”与“奥本海默极限”的深空天体

夸克星

至于“夸克星”这个更加神秘的天体,由于还没有在现实中发现,目前只是一种假想中的星体,希望科学家能在不久的将来为我们解答这个天体。

本文由小编发布,不代表十大未解之谜排行榜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kexue/483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