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学探索

物种大灭绝另有原因——行星轨道变化!

就像马路上的两个人,以弹性的绳子连接。后面人在前面人的牵引下前进。这时前人突然加速,绳子就会先被拉长,然后才拖着后人一起加速。前人就是太阳,后人是地球,这根有弹性的绳子就是引力。正是两个星系相遇时的突然加速,导致了这根绳子——行星到太阳的距离发生了改变。这才是最致命的!

太阳系有八大行星,为什么只有地球有生命?因为地球处在太阳系的“宜居地带”——气候温和,有液态水,才有了生命的波澜壮阔。何谓宜居地带?到太阳的距离刚刚好——接受到的太阳辐射不多不少,气候不冷不热。

物种大灭绝另有原因——行星轨道变化!

只要地球处于宜居区内,再重大的打击,不久又会生机盎然!但如果这个距离发生了改变,地球离开了这个区域——气候巨变,灭绝开始!这正是历史上灭绝事件的根源。

这是个长期效应。每次相遇造成的行星轨道变化其实很有限。每次移动一点,每次移动一点。千百万年后,地球就远远离开了原来的位置。这不仅意味着届时环境的恶劣程度,也意味着持续时间的长度——再顽强的生命也无法忍受如此漫长的恶劣时期,最终无可奈何地走上了死亡之路——大灭绝。

地球轨道的变化无外乎两种:远离太阳;更靠近太阳。这取决于届时地球的位置。

当地球位于太阳加速前进的后方时,两者的距离就会增大(如同上面拉长的绳子);如果地球在前方,两者的距离就会缩小。

当地球远离太阳时。辐射减少,气温降低。当累积远离幅度过大时,地球就会是一片冰雪世界,水变成冰堆积在两极,海平面随之降低。这和第一、二次灭绝事件完全吻合。

第一次

奥陶纪末期。奥陶纪是地球史上海侵最广泛的时期之一。气候温润,浅海广布,世界许多地方(包括我国大部分地方)都被浅海海水掩盖。海生生物空前发展。

物种大灭绝另有原因——行星轨道变化!

  

奥陶纪末期曾发以及生过一次规模较大的冰期,其分布范围包括非洲,特别是北非、南美的阿根廷、玻利维亚欧洲的西班牙和法国南部等地。整个地球的温度下降了,冰川锁住了水,海平面也降低了,原先丰富的浅海生态系统被破坏了,导致了物种灭绝。

第二次

距今3.65亿年前的泥盆纪后期,海洋生物遭受了灭顶之灾。泥盆纪是脊椎动物飞越发展的时期,鱼类相当繁盛,各种类别的鱼都有出现,故泥盆纪被称为“鱼类的时代”。对古气候的研究显示泥盆纪时期是温暖的。化石记录说明当时远至北极地区都处于温带气候。大灭绝发生在泥盆纪晚期,其原因也是地球气候变冷和海洋退却。  

当地球更靠近太阳时。辐射增多,气温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和温度成反比。当累积靠近幅度过大时,就会造成海洋缺氧。这和第三、四次灭绝事件一致。

第三次

物种大灭绝另有原因——行星轨道变化!

  

这是最惨重的一次。距今2.5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导致超过95%的地球生物灭绝。这次大灭绝使得占领海洋近3亿年的主要生物从此衰败并消失,让位于新生物种类,生态系统也获得了一次最彻底的更新,为恐龙类等爬行类动物的进化铺平了道路。科学界普遍认为,这一大灭绝是地球历史从古生代向中生代转折的里程碑。其他各次大灭绝所引起的海洋生物种类的下降幅度都不及其1/6,也没有使生物演化进程产生如此重大的转折。最新研究显示这个时期气温大幅升高,导致海洋大面积缺氧,造成大灭绝。

第四次

物种大灭绝另有原因——行星轨道变化!

 

距今2亿年前的三叠纪晚期,估计有76%的物种,其中主要是海洋生物在这次灭绝中消失。这一次灾难并没有特别明显的标志,只发现海平面下降之后又上升了,出现了大面积缺氧的海水。   

此外,这种轨道变化还可以解释灭绝中一个令人不解的现象。  

众所周知,植物利用太阳的能量把二氧化碳分解为有机碳,又利用有机碳来构造细胞,为自身提供能量。碳原子有3种同位素。植物会优先选择含碳12的二氧化碳。因此,当植物生命力旺盛、数量众多的时候,留在大气中的碳12则会明显减少,碳13会更多。这样通过检测生物大灭绝之前、之中和之后的碳同位素比例,得知海洋和陆地植物总量。研究人员发现同位素比例在某一段时间间隔内,发生了不止一次的反复。这表明植物群落消失了,随后得以恢复,然后又遭到一系列灭绝事件的打击。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在于行星的轨道变化是随机的。比如,在某段时间内行星远离了太阳,植物界一片凋零;但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又靠近了太阳,植物复苏!然后又远离了太阳,植物再次受到打击。如此反复。

本文由小编发布,不代表十大未解之谜排行榜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kexue/4699.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